『热点』:从《黑神话:悟空》看孙悟空的跨媒介演变

2024-09-10 04:00:28 来源:游戏主播网

『热点』:从《黑神话:悟空》看孙悟空的跨媒介演变

由游戏科学出品、冯骥等人制作的国产3A大作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8月20日上架各大平台,已经发售便引发了狂热追捧。在Steam、Wegame和ps上的成绩都相当出色,3日之内全平台总销量已超过1000万套,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300万人。在b站等直播平台上,各大主播也纷纷开始直播该游戏,重走西游路,头部主播的观看人数也一度超过300万人。作为第一款国产3A游戏,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“西游记热”。不仅是燃起了中国国民的童年回忆,而且也让国外的玩家开始对中国“四大名著”之一的《西游记》产生浓厚兴趣。

“孙悟空”这一形象可以说铭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当中,从小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一形象,并对其进行模仿、传颂和讨论。伴随着各类《西游记》相关的影视作品的出现,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。

可以说,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“孙悟空”。它所代表和象征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也各不相同,《黑神话:悟空》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“孙悟空”形象,也让玩家化身“天命人”,重走西游路,集齐悟空的六件法器。无论是英雄和斗士,还是“行者”或“猴狲”,无论是反抗者还是皈依者,这一形象都折射出背后的“时代精神”。

天命人形象及其当代价值

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这款单机游戏中,玩家操控的人物角色并不是“孙悟空”,而是花果山另外的一个年轻的猴子,这个猴子被称为“天命人”。游戏世界的时间线设置在西游取经归来之后,曾经不可一世的斗战胜佛孙悟空放弃了永生的佛位,一心只想归乡,回到花果山过他的天伦日子。但是天庭忌惮他的能力,派出天兵天将围剿花果山,想要制服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。

游戏的开场就是一场极其宏大的大战,发生在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之间,最后的结局是孙悟空的紧箍重现,摔下天空,被杨戬打败,化作一颗石头。“天命人”的任务就是在这场大战几百年后重走西游路,集齐大圣的六个遗物,重新唤醒大圣。

因而,这并非我们从小到大熟知的《西游记》的故事,而是正如游戏名所揭示的那样,这是一个“黑神话”,是非正典的番外故事,是重新塑造“孙悟空”形象的尝试。

在游戏中,“天命人”会经历六大地图,也就是六个地点,分别是黑风山、黄风岭、小西天、盘丝岭、火焰山和花果山,接着分别战胜各个地图中的Boss,拿到孙悟空的神器。在路途中,也会受到之前孙悟空老相识的帮助,比如各地的土地公、背着葫芦的道士等人,然后习得各种孙悟空的法术,比如“定身术”、“ 七十二变”、“筋斗云”等等。

“天命人”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的形象其实就是翻版的“孙悟空”形象,他在游戏中虽然沉默寡言,但是面对各种妖怪时,总是能大显神通。他最后穿戴上孙悟空的装备、拿着金箍棒时,你很难不相信这就是新一代的孙悟空,也是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悟空形象。

在游戏的结尾,天命人战胜了悟空的残躯,重新戴上了金箍,“重走西游路”的价值也随着显现出来。老者的旁白“他不过是人们所杜撰的一只猴子”也揭示出天命人的当代价值所在——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天命人,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孙悟空。

孙悟空形象的跨媒介演变

从最开始的古典传奇与明清话本,到吴承恩的小说《西游记》。再到86版的电视剧《西游记》,再到动画片《大闹天宫》、电影《大话西游》、小说《悟空传》,再到动画电影《大圣归来》等,孙悟空的形象在不同的媒介中得以传播和发展。每一代人也有不同的对其形象的见解与看法,这赋予了这一形象的多义性和不同的精神面貌,《黑神话:悟空》也为孙悟空的形象带来了新的意义。

孙悟空是当下中国的一大IP,一代代观众延续着对孙悟空的热爱,也许来自原著小说,也许是六小龄童的演绎,也许是周星驰的重构,也许是动画版的齐天大圣,总有一只猴,走进你的情感里。我们对孙悟空的潜在设定,对他的喜爱和讨论,他的叛逆、抵抗与拯救,都是特别内在于中国的问题。这导致了孙悟空形象的跨媒介演变不仅仅是一个古典的问题,也是一个当代的问题。

86版的《西游记》是通过电视剧在全国著名景区实景拍摄的方式重建了一种“祖国”认同,这种以“大好河山”构建个体与国家关系的方式在1980年代出现。到了2024年,《黑神话:悟空》以实地扫描的方式重新建立起对于“大好河山”的认同,在带动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也带动着国民对于历史文物、建筑的关注。

另外,孙悟空形象中所包含的多义性在于,他是妖仙,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既有的妖、人、神、仙体系的挑战,是一个在边界意义上比较模糊的形象。《大话西游》对年轻人的触动在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,年轻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,很困惑怎么才能成为自己,同时时代涌现出很多选择,不知道怎么选,因而切中了年轻人的代际经验。这也是孙悟空的两难选择:快快乐乐做山贼,还是安安心心当条狗?

在不同的媒介中,孙悟空的形象、性格和行为总是能够切中不同时代年轻人的情感结构。从《大话西游》到《悟空传》,孙悟空不断追问着存在的意义,而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,天命人沉默了,不再追问意义,而是进行六根的追寻,进行向内修炼的过程。这一过程也贴合当代年轻人“精神内耗”的问题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孙悟空的跨媒介形象演变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,它反映着当下时代我们的情感结构。在一个分众时代,它召唤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。它的成功,对我们而言是意义重大的,对中国的游戏产业而言,同样也是意义重大的。


相关阅读

大家都在看